防火治沙升级物流几十年边境难题不拖了?蒙古新总理在急什么?

发布时间:72 阅读次数:72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2025年6月13日,蒙古新总理赞丹沙塔尔正式上台。正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他一上来就和我国达成了多项合作共识。

  比如防治草原火灾和沙尘暴,开展海关联合检查执法工作,引进5G通信+AGV无人运输车系统等。总之,关于边境上面的合作,蒙古几乎提了个遍。

  关于蒙古为什么着急要合作?这里可以分成以下几个大类来解释:首先就是沙暴,这个想必大家都心知肚明。

  据统计,整个蒙古境内,有70%的土地都面临着荒漠化的风险。一年当中,有十几二十场沙暴,铺天盖地的席卷蒙古,让人睁不开眼。

  尤其是首都乌兰巴托,这些年来,更是被世卫组织评为了全球最污染的城市之一。可以说,在沙暴处理这块,蒙古的能力趋近于零。

  污染自己也就罢了,关键是它还污染到了别人。按照相关机构的统计,我国北方有一半的沙暴,都是来自蒙古。

  尤其是北京,这些年来深受其害。每逢春秋时节,北京小伙伴一觉醒来,整个朋友圈全是黄的。总之,从蒙古国迁移过来的沙暴,对我国北方简直就是荼毒甚重。

  说完了沙暴,咱们再来讲讲火灾。其实中蒙边境火灾的严峻程度,丝毫不亚于沙尘暴。关于这一点,2020年发生的一场边境大火,就能说明一切。

  2020年4月,在蒙古国东方省,也就是靠近我国内蒙边境这一带,突然爆发了一起严重的草原大火。整个火线公里,并逐渐逼近中蒙边境。

  由于当地气候干燥,外加8-10级风速的大风袭来,一时间风助火势,将草原大火的规模掀到了顶峰。短短几小时过后,草原大火便越境烧入中国境内。

  为了尽可能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内蒙古紧急动员了3000名消防员,外加200多台消防队灭火。

  此外,当地武警、牧民,也参与了救火行动。5架直升机在空中盘旋,以最大限度调控着灭火进程。

  为了尽快扑灭火灾,当地有关部门甚至还动用了人工降雨。最终,经过两天两夜的苦战,中蒙双方才彻底控制火势。

  从事后损失来看,边境的过火面积达到了120平方公里,部分草原和灌木林已然被摧毁殆尽。

  这是个什么概念?要知道,香港岛的陆地面积也才80平方公里。这一下烧掉120平方公里,可以说烧掉了1.5个香港岛,规模之恐怖,令人瞠目结舌。

  最关键的是,这场火灾的发生,还有诸多后遗症。那些烧掉的草原变成沙地以后,很快就形成了新的沙暴源头,待到第二年春风一吹,沙子就一股脑的扬过来了。

  比如在2021年的春季,中蒙边境的沙暴次数就出现了明显的增加。而这一现象,显然跟那次火灾脱不了干系。

  然而,由于中蒙此前并没有联防协议,因此每次协调过程都极其耗时耗力。再加上蒙古本身的消防能力有限,以至于咱们不得不分出力量,越境蒙古协助灭火。

  众所周知,火势可不等人,耽误一小时,就多烧几十平方公里。倘若灭火进程这样耽搁下去,边境草原迟早会被大火摧毁。

  但现在好了,蒙古新领导班子上台后,主动与中国达成一系列消防合作共识。如此一来,咱们就能在边境防火问题上大展拳脚了。

  比如可以帮蒙古培训消防队、提供灭火设备等,让那些巨大的风力灭火机,将火苗彻底湮灭。

  此外,中蒙两国还会共享火情卫星数据。一旦蒙古境内起火,在30分钟内,咱们就可以预警、动员,并启动扑灭程序。在这种情况下,就能防患于未然了。

  在此期间,中蒙还可以成立联合巡逻队,定期巡查边境火患。亦或是在中蒙边境设置防火隔离带,进以阻止火势蔓延。

  治沙这块也是一样,咱们依旧可以给蒙古提供助力,进而造福自己。比如在今年4月份,我国就向蒙古出口了7800株耐寒抗旱树苗,其中包括金叶榆、云杉、落叶松等植株。

  而蒙古方面也宣称,预计从2021年到2030年这十年间,蒙古将种满10亿株树苗,让整个蒙古重返绿意盎然的姿态。

  当然了,中蒙之间的治沙操作还不止这些。像2023年的时候,中蒙就在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成立了一个中蒙荒漠化防治中心。

  到了2024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蒙古国色楞格省又一起携手,启动了“友谊林”项目,共同打造生态建设、生态修复、植树造林、沙暴预警等全方位体系。

  可以说,为了治沙返绿,中蒙双方也算是绞尽脑汁了。虽然目前还在初步探索阶段,但只要继续保持这个合作趋势,终有一日,中蒙边境将迎来真正的“塞上江南”。

  说完了防火治沙,咱们再来说说口岸物流运输这块,这也是中蒙两国合作的重中之重。

  长期跑运输的都知道,以前的中蒙口岸,物流超慢,走私颇多。尤其是部分大货车,为了逃避关税,居然中途换起了假车牌。

  按照相关执法人员的描述,许多走私车辆,表面是在运煤,实则在车厢底层塞着高价羊绒。一旦走私成功,利润立马翻倍。

  还有许多牧民也是,没事儿就骑着马背着小包,到处走私药材和黄金。由于中蒙边境线太长太长,以至于这些违法犯罪行为根本抓不完。

  据不完全统计,在整个中蒙边境,每年因走私而损失的进出口货值,占到了总货值的15%。可见,边境走私问题已然成了当地执法部门的一个郁结。

  至于物流效率这块,以前也没好到哪里去。那时候海关开箱验货,几乎全靠人眼,一辆车一查就是2个小时,速度慢如乌龟。

  尤其是在冬天的时候,中蒙边境的气温达到了零下十几度。由于大家都很“冻手”,因此检查速度慢的出奇。

  此外,交通工具这块也不是很给力。像蒙古那边的货车,大多都是苏联存货,个个属于老古董系列。不仅慢,还喜欢抛锚,修车又得等半天,主打的就是一个“进程拖延王”。

  正是由于边检和交通工具不给力,因此那时候的许多运煤车,在口岸排队至少48小时以上。整个20公里车队长龙,放眼望去漫无边际。为了过夜,司机只能自带干粮和被褥。

  尤其是对咱们而言,这么慢的物流,极其影响工业生产效率。你半天送不来一吨煤,咱们还怎么推进工业化?

  按照相关学者的说法,边境走私至少让蒙古政府少收了几十亿的税。蒙古国库本就空虚,现在税也被走私犯给逃掉了,这能忍?

  当然,由于蒙古的发展还不如内蒙,因此解决方案还得由咱们来提供,那咱们给出了哪些方案呢?

  首先,通过5G+AI,来实现蒙古国物流系统的调度。比如利用AI来实时分配边境车道,以解决口岸的拥堵问题。

  在边境口岸,咱们还给配了AGV无人车,这款车可以自动装卸集装箱,24小时两班倒,整体效率比人工快了4倍不止。

  有了这些神兵利器加持以后,边境口岸的物流效率就能显著提升了。根据大数据的推算,在科技助力下,边境口岸的车辆排队长度,可缩短80%。

  换句线公里就顶破天了。如果工作人员再加把劲,说不定当天下午就能快速通关,直达目的地。

  至于走私这块,咱们也有应对之策。比如大规模安装CT扫描仪,对物流车队进行100%检验。

  许多货车不用卸货,直接停在那里,让CT扫描10分钟,就能看清车里有没有夹心层。甭管是煤堆也好,羊绒也罢,一扫便知。

  此外,边境工作人员还配有热成像无人机,在夜间可以全方位扫描边境。你想玩走私?直接连人带马逮过来,看你以后还敢不敢?

  与此同时,北斗定位+电子锁也悉数上马,许多货车搭载这类设备以后,就仿佛戴上了紧箍咒一样。

  货物从蒙古矿山拉到中国工厂,几乎全程被监控。你想换车牌?门都没有,你想绕路?系统自动报警,一查一个准,看你还敢不敢剑走偏锋?

  总之,通过科技的助力和政策的加持,中蒙边境问题已经在逐步优化,逐步改善。无论是防火治沙,还是口岸提速、走私缉拿,都一一提上了改进日程。

  正所谓日积月累,终有所成。当中蒙双方彻底完成这些步骤以后,说不定未来的中蒙边境就是一番新面貌了。到时候边境既有绿色又有科技,是不是很期待?

  新华社【中蒙最大货运公路口岸甘其毛都正式投用AGV跨境无人驾驶专用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