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锁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嵌入式电子锁及门体,嵌入式电子锁包括:锁体;控制执行机构,包括分别设置于门扇内外两侧的室内执行机构和室外执行机构,室内执行机构和室外执行机构之间通过对拉螺杆连接并形成位于门扇内部的可容纳空间,锁体容置在可容纳空间内,室内执行机构和室外执行机构分别与锁体连接;室外执行机构包括室外触控机构和室外执手,在室外执行机构安装于门扇时,室外触控机构的外露面与门扇的表面平齐,或,室外触控机构的外露面凸出于门扇的表面的高度不大于0.5cm。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避免人员从室外对
(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CN 219993413 U (45)授权公告日 2023.11.10 (21)申请号 7.7 G07C 9/00 (2020.01) (22)申请日 2023.05.22 (73)专利权人 深圳须弥云图空间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518054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粤海街 道海珠社区滨海大道3369号有线)发明人 王立群李俊胡立科胡晓磊 凌延胜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嘉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特殊普通合伙) 11687 专利代理师 杨超 (51)Int.Cl. E05B 49/00 (2006.01) E05B 9/08 (2006.01) E05B 1/00 (2006.01)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 附图6页 (54)实用新型名称 嵌入式电子锁及门体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锁技术领域,提供一种 嵌入式电子锁及门体,嵌入式电子锁包括:锁体; 控制执行机构,包括分别设置于门扇内外两侧的 室内执行机构和室外执行机构,室内执行机构和 室外执行机构之间通过对拉螺杆连接并形成位 于门扇内部的可容纳空间,锁体容置在可容纳空 间内,室内执行机构和室外执行机构分别与锁体 连接;室外执行机构包括室外触控机构和室外执 手,在室外执行机构安装于门扇时,室外触控机 构的外露面与门扇的表面平齐,或,室外触控机 构的外露面凸出于门扇的表面的高度不大于 0.5cm。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避免人员从室外对 U 嵌入式电子锁进行拆破,提高了嵌入式电子锁的 3 防盗性能和安全性,并且更加整洁美观。 1 4 3 9 9 9 1 2 N C CN 219993413 U 权利要求书 1/1页 1.一种嵌入式电子锁,用于安装在门扇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嵌入式电子锁包括: 锁体; 控制执行机构,包括分别设置于门扇内外两侧的室内执行机构和室外执行机构,所述 室内执行机构和所述室外执行机构之间通过对拉螺杆连接并形成位于所述门扇内部的可 容纳空间,所述锁体容置在所述可容纳空间内,所述室内执行机构和所述室外执行机构分 别与所述锁体连接,用于驱动所述锁体以锁闭或打开所述门扇; 所述室外执行机构包括室外触控机构和室外执手,在所述室外执行机构安装于所述门 扇时,所述室外触控机构的外露面与所述门扇的表面平齐,或,所述室外触控机构的外露面 凸出于所述门扇的表面的高度不大于0.5c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嵌入式电子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触控机构包括电控底框 以及扣合在所述电控底框上并与其电连接的触控输入板,所述电控底框与所述锁体电连接 并用于驱动所述锁体以锁闭或打开所述门扇,所述电控底框通过所述对拉螺杆与所述室内 执行机构连接; 在所述室外触控机构安装于所述门扇时,所述触控输入板与所述门扇的表面平齐,或, 所述触控输入板凸出于所述门扇的表面的高度不大于0.5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嵌入式电子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执手包括连接部和手握 部,所述连接部通过所述对拉螺杆与所述室内执行机构连接并固定在所述门扇上,所述手 握部凸出于所述门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嵌入式电子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握部上设有与所述锁体电 连接的指纹输入端,所述指纹输入端用于驱动所述锁体以锁闭或打开所述门扇。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嵌入式电子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握部上设有锁孔槽和用于 封盖所述锁孔槽的档盖,所述锁孔槽内设有连通至所述锁体的应急锁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嵌入式电子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孔槽内还设有与所述室外 触控机构及所述指纹输入端电连接的应急充电口,所述应急充电口在外接应急电源时为所 述室外触控机构和所述指纹输入端提供电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嵌入式电子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执行机构包括室内触控 框架以及连接在所述室内触控框架上的室内执手,所述室外触控机构和所述室外执手均通 过所述对拉螺杆与所述室内触控框架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嵌入式电子锁,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输入板的长度L不小于 20cm,所述触控输入板的宽度W不小于10c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嵌入式电子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嵌入式电子锁还包括与所述 锁体连接的功能拓展机构,所述功能拓展机构用于驱动所述锁体以锁闭或打开所述门扇, 所述功能拓展机构包括语音识别机构、脸部识别机构、虹膜识别机构中的一种或多种。 10.一种门体,其特征在于,包括门扇,所述门扇上设置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 嵌入式电子锁。 2 2 CN 219993413 U 说明书 1/6页 嵌入式电子锁及门体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锁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嵌入式电子锁及门体。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机械门不断向高科技、智能化方向发展,电子门作 为传统机械门的替代品应用越来越多。电子门主要部件为门扇和电子锁,电子锁是以电子 识别的方式处理相关信息并控制执行机构进行锁闭和开启的锁具,包含指纹锁、密码锁等 等,电子锁的应用使传统锁具的安全性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0003] 目前,在装配电子门时,现有的电子锁安装固定在门扇的外侧,即电子锁凸出在门 扇外侧,不法人员通过工具可以比较容易地拆破凸出在门扇外侧的电子锁,电子锁在使用 过程中仍均存在较为严重的安全隐患。 [0004]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发展。 发明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嵌入式电子锁及门体,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通过工 具可以比较容易地拆破凸出在门扇外侧的电子锁的技术问题。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嵌入式电子锁,用于安装在门 扇上,所述嵌入式电子锁包括: [0007] 锁体; [0008] 控制执行机构,包括分别设置于门扇内外两侧的室内执行机构和室外执行机构, 所述室内执行机构和所述室外执行机构之间通过对拉螺杆连接并形成位于所述门扇内部 的可容纳空间,所述锁体容置在所述可容纳空间内,所述室内执行机构和所述室外执行机 构分别与所述锁体连接,用于驱动所述锁体以锁闭或打开所述门扇; [0009] 所述室外执行机构包括室外触控机构和室外执手,在所述室外执行机构安装于所 述门扇时,所述室外触控机构的外露面与所述门扇的表面平齐,或,所述室外触控机构的外 露面凸出于所述门扇的表面的高度不大于0.5cm。 [0010] 进一步地,所述室外触控机构包括电控底框以及扣合在所述电控底框上并与其电 连接的触控输入板,所述电控底框与所述锁体电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锁体以锁闭或打开所 述门扇,所述电控底框通过所述对拉螺杆与所述室内执行机构连接; [0011] 在所述室外触控机构安装于所述门扇时,所述触控输入板与所述门扇的表面平 齐,或,所述触控输入板凸出于所述门扇的表面的高度不大于0.5cm。 [0012] 进一步地,所述室外执手包括连接部和手握部,所述连接部通过所述对拉螺杆与 所述室内执行机构连接并固定在所述门扇上,所述手握部凸出于所述门扇。 [0013]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手握部上设有与所述锁体电连接的指纹输入端,所述指 纹输入端用于驱动所述锁体以锁闭或打开所述门扇。 [0014] 进一步地,所述手握部上设有锁孔槽和用于封盖所述锁孔槽的档盖,所述锁孔槽 3 3 CN 219993413 U 说明书 2/6页 内设有连通至所述锁体的应急锁孔。 [0015]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锁孔槽内还设有与所述室外触控机构及所述指纹输入端 电连接的应急充电口,所述应急充电口在外接应急电源时为所述室外触控机构和所述指纹 输入端提供电量。 [0016] 进一步地,所述室内执行机构包括室内触控框架以及连接在所述室内触控框架上 的室内执手,所述室外触控机构和所述室外执手均通过所述对拉螺杆与所述室内触控框架 连接。 [0017]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触控输入板的长度L不小于20cm,所述触控输入板的宽度 W不小于10cm。 [0018] 进一步地,所述嵌入式电子锁还包括与所述锁体连接的功能拓展机构,所述功能 拓展机构用于驱动所述锁体以锁闭或打开所述门扇,所述功能拓展机构包括语音识别机 构、脸部识别机构、虹膜识别机构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9]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门体,包括门扇,所述门扇上设置上述的嵌入式 电子锁。 [0020]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嵌入式电子锁的有益效果至少在于:本申请的室外触控机构在 设置后隐藏在门扇内部,室外触控机构的外露面与门扇表面平齐或稍微凸出于门扇表面, 可以十分有效地防止人员从室外拆开和破坏室外触控机构,并且室外执行机构和室内执行 机构之间通过对拉螺杆连接,在破拆时人员无法解除到室内执行机构和对拉螺杆,室内执 行机构和室外执行机构在对拉螺杆的对拉作用下相互制约限位,人员从室外直接拆除室外 执行机构的难度大大提高,可以有效避免人员从室外对嵌入式电子锁进行拆破,提高了嵌 入式电子锁的防盗性能和安全性,并且,嵌入式的设置方式使得室外触控机构更加整洁美 观。 附图说明 [0021]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 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 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 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嵌入式电子锁的结构爆炸图; [0023]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嵌入式电子锁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24]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嵌入式电子锁安装在门扇后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25]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嵌入式电子锁未包括锁体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嵌入式电子锁未包括锁体时的另一个结构示意 图; [0027]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室外执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28]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0029] 1、锁体; [0030] 2、室外执行机构; [0031] 21、室外触控机构;211、电控底框;212、触控输入板; 4 4 CN 219993413 U 说明书 3/6页 [0032] 22、室外执手;221、连接部;222、手握部;223、指纹输入端;224、锁孔槽;225、档盖; 226、应急充电口;227、应急锁孔; [0033] 3、室内执行机构; [0034] 31、室内触控框架;32、室内执手; [0035] 4、对拉螺杆; [0036] 5、门扇。 具体实施方式 [0037]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 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 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38] 需要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或者 间接位于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或者间 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顶”、 “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仅是为了便于描述, 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方案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便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 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39]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嵌入式电子锁,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 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嵌入式电子锁。 [0040] 请参阅图1,图1示出本实施例的嵌入式电子锁的结构爆炸图。 [0041]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嵌入式电子锁用于安装在防盗门的门扇5上,包括锁体1和控 制执行机构。 [0042] 具体的,参阅图1,控制执行机构包括分别设置于门扇5内外两侧的室内执行机构3 和室外执行机构2,室内执行机构3和室外执行机构2之间通过对拉螺杆4连接并形成位于门 扇5内部的可容纳空间,可以理解,参阅图1‑图5,室外执行机构2和室内执行机构3间隔设 置,二者之间通过对拉螺杆4连接并保持相对固定,也同时在二者之间形成了可以容纳其他 结构部件的可容纳空间,在嵌入式电子锁安装到门扇5后,室外执行机构2和室内执行机构3 分别位于门扇5内外两侧的门面上,可容纳空间位于门扇5内部。锁体1容置在可容纳空间 内,即,锁体1在安装后位于门扇5内部,室内执行机构3和室外执行机构2分别与锁体1连接, 用于驱动锁体1以锁闭或打开门扇5。 [0043] 其中,参阅图1‑图5,室外执行机构2包括室外触控机构21和室外执手22,在室外执 行机构2安装于门扇5时,室外触控机构21的外露面与门扇5的表面平齐,或,室外触控机构 21的外露面凸出于门扇5的表面的高度不大于0.5cm。 [0044] 嵌入式电子锁在使用时,人员在室外通过室外触控机构21驱动锁体1锁闭或打开 门扇5,并通过室外执手22拉开或推闭门扇5。 [0045] 为克服现有电子锁凸出在门扇5外部,容易在室外被拆破的缺点,本申请的室外触 控机构21在设置后隐藏在门扇5内部,室外触控机构21的外露面与门扇5表面平齐或稍微凸 出于门扇5表面,可以十分有效地防止人员从室外拆开和破坏室外触控机构21,并且室外执 5 5 CN 219993413 U 说明书 4/6页 行机构2和室内执行机构3之间通过对拉螺杆4连接,在破拆时人员无法解除到室内执行机 构3和对拉螺杆4,室内执行机构3和室外执行机构2在对拉螺杆4的对拉作用下相互制约限 位,人员从室外直接拆除室外执行机构2的难度大大提高,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将室外执行机 构2和室内执行机构3直接安装在门扇5上的设置方式,嵌入式电子锁的整体结构强度得到 增强,提高了人员从室外拆开和破坏嵌入式电子锁的难度。由此,本申请可以有效避免人员 从室外对嵌入式电子锁进行拆破,提高了嵌入式电子锁的防盗性能和安全性,并且,嵌入式 的设置方式使得室外触控机构21更加整洁美观。 [0046] 其中,对拉螺杆4包括拉杆和螺栓,拉杆对拉在室外执行机构2和室内执行机构3之 间,室外执行机构2和室内执行机构3通过螺栓与拉杆锁紧固定。 [0047] 继续参阅图1‑图5,室外触控机构21和室外执手22相互独立地设置,可以根据实际 情况将室外触控机构21和室外执手22安装在门扇5适合操作的位置,比如,室外触控机构21 设置在门扇5的上半区域,室外执手22设置在门扇5的中部区域或下半区域,操作更加方便。 [0048] 进一步地,锁体1作为嵌入式电子锁控制门扇5锁闭和打开的执行机构,包括锁芯、 电动执行机构和信息处理单元(图未示出),在实际安装过程中,锁芯、电动执行机构和信息 处理单元可以单独设置,在本申请中,优选地将锁芯、电动执行机构和信息处理单元设置为 一体结构。 [0049] 可以理解,嵌入式电子锁的工作原理为:人员通过室外执行机构2和/或室内执行 机构3进行开锁动作,开锁动作包括密码录入、指纹录入等,室外执行机构2和/或室内执行 机构3将录入信息发送至信息处理单元,信息处理单元生成相应的控制信号并发送至电动 执行机构,电动执行机构根据控制信号驱动锁芯锁闭或打开门扇5。 [0050] 进一步地,参阅图1‑图4,室外触控机构21包括电控底框211以及扣合在电控底框 211上并与其电连接的触控输入板212,电控底框211与锁体1电连接并用于驱动锁体1以锁 闭或打开门扇5,电控底框211通过对拉螺杆4与室内执行机构3连接,在室外触控机构21安 装于门扇5时,触控输入板212与门扇5的表面平齐,或,触控输入板212凸出于门扇5的表面 的高度不大于0.5cm。 [0051] 人员在室外若想进行拆破开门,需要对室外触控机构21拆破,找到锁体1位置再利 用工具进行开锁。本申请的触控输入板212与门扇5表面几乎平齐,使得人员很难在室外将 触控输入板212撬开,即使人员通过暴力强拆将触控输入板212拆破,仍至少需要拆破电控 底框211才能有机会接触锁体1,而由于电控底框211通过对拉螺杆4与室内执行机构3连接 在一起,结构连接更加牢固,人员从室外拆破电控底框211的难度大大增高,提升了嵌入式 电子锁的防盗性能,使用更加安全。 [0052] 可选的,室外触控机构21是人员在室外进行开关锁的电控组件,电控底框211上设 置有与锁体1的信息处理单元电连接的并且具有信息处理功能的电路板,触控输入板212与 电路板电连接,触控输入板212将人员录入的密码信息传递给电路板,电路板将密码信息传 递至信息处理单元,再由信息处理单元控制电动执行机构驱动锁芯以锁闭或打开门扇5。 [0053]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阅图1‑图5,室外执手22包括连接部221和手握部222,连接 部221通过对拉螺杆4与室内执行机构3连接并固定在门扇5上,手握部222凸出于门扇5,在 锁体1打开门扇5后,人员在室外可以握住手握部222,拉开或推闭门扇5。当人员在室外想拆 破室外执手22以找到锁体1进行开锁,至少需要将连接部221拆破,但连接部221的另一侧通 6 6 CN 219993413 U 说明书 5/6页 过对拉螺杆4连接在室内执行机构3上,直接进行拆破的难度很大,进一步提升了嵌入式电 子锁的防盗性能,使用更加安全。 [0054]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阅图1、图4,手握部222上设有与锁体1电连接的指纹输入端 223,指纹输入端223用于驱动锁体1以锁闭或打开门扇5。相关技术中的电子锁将指纹输入 端223设置在室外触控机构21上,导致需要先到室外触控机构21上进行指纹录入,再通过手 握部222拉开门扇5,步骤繁琐。本申请将指纹输入端223设置于手握部222上,人员在握住手 握部222进行指纹录入的同时,可以直接将门扇5拉开,更符合人力工学设计,操作更加方 便。 [0055] 可选的,指纹输入端223与锁体1的信息处理单元电连接,指纹输入端223对人员录 入的指纹信息进行识别并生成指纹处理信号,并将指纹处理信号传递至信息处理单元,再 由信息处理单元控制电动执行机构驱动锁芯以锁闭或打开门扇5。 [0056] 进一步地,嵌入式电子锁还包括电源,电源设置在可容纳空间内,电源分别与锁体 1、室外触控机构21及指纹输入端223电连接并为其提供电量。可以理解,电源与锁体1的电 动执行机构和信息处理单元电连接。 [0057]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阅图6,手握部222上设有锁孔槽224和用于封盖锁孔槽224 的档盖225,锁孔槽224内设有连通至锁体1的应急锁孔227。在不使用室外触控机构21进行 开锁时,人员可以用钥匙通过设置的应急锁孔227进行开锁,避免在室外触控机构21无法使 用时不能开锁的情况。应急锁孔227设置在锁孔槽224内并通过档盖225进行封盖,可以保持 应急锁孔227保持干净整洁的状态,降低损耗,并且使室外执手22更加美观整洁。 [0058] 进一步地,应急锁孔227连通至锁体1的锁芯,人员将钥匙插入应急锁孔227及锁芯 以锁闭或打开门扇5。 [0059] 进一步地,参阅图6,锁孔槽224内还设有与室外触控机构21及指纹输入端223电连 接的应急充电口226,应急充电口226在外接应急电源时为室外触控机构21和指纹输入端 223提供电量。在室外触控机构21和指纹输入端223断电时,人员可以通过应急充电口226为 其提供电量,以保障嵌入式电子锁的正常使用。相关技术中的应急充电口226外露在室外执 行机构2的表面,不美观的同时还容易到损耗,本申请的应急充电口226设置在锁孔槽224内 并通过档盖225进行封盖,简约美观并且损耗低。 [0060] 可选地,应急充电口226采用Micro USB接口、Type‑c接口或Lightning接口中的一 种或多种。 [0061] 进一步地,参阅图1‑图5,室内执行机构3包括室内触控框架31以及连接在室内触 控框架31上的室内执手32,室外触控机构21和室外执手22均通过对拉螺杆4与室内触控框 架31连接。室内触控框架31用于在室内进行开关锁,室内执手32用于拉开或推闭门扇5,室 内触控框架31与室外触控机构21和室外执手22通过对拉螺杆4相互制约限位,保障嵌入式 电子锁的结构强度,提高安全性。 [0062] 继续参阅图1‑图5,室内触控框架31和室内执手32可以设置为一体结构,方便安 装。当然,室内触控框架31和室内执手32也可以分开独立设置。 [0063] 另外,相关技术中的电子锁的触控输入板212的尺寸较小,其长度一般小于20cm, 宽度小于10cm,对于老年人和视力较差的人群,会难于观察到触控输入板212上显示的信 息,影响开锁体验,为此,参阅图6,本实施例的触控输入板212的长度L不小于20cm,触控输 7 7 CN 219993413 U 说明书 6/6页 入板212的宽度W不小于10cm,触控输入板212的尺寸要大于现有技术中电子锁的触控输入 板212,显示的数字信息更大更清晰,解决老年人及视力差人群使用的痛点,提高使用体验。 [0064] 进一步地,为使嵌入式电子锁更加智能化,嵌入式电子锁还包括与锁体1连接的功 能拓展机构,功能拓展机构用于驱动锁体1以锁闭或打开门扇5,功能拓展机构包括语音识 别机构、脸部识别机构、虹膜识别机构中的一种或多种,使得本申请不仅具有密码解锁和指 纹解锁的功能,还可以通过语音识别、人脸识别、人眼识别的方式进行开锁,使用方式更加 多样,提高用户体验。 [0065] 并且,功能拓展机构还设有拓展接口,拓展接口用于与外部设备进行信号传输并 实现物联网控制,即本申请的嵌入式电子锁可通过拓展接口与智能家居系统连接,人员可 以更方便地进行开关锁控制,操作更加便利和智能。 [0066]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门体,参阅图1、图3,门体包括门扇5,门扇5 上设置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嵌入式电子锁。 [0067] 进一步地,门扇5内部开设安装腔,门扇5外侧表面分别开设连通至安装腔的室外 触控孔和室外执手孔,门扇5内侧表面开设连通至安装腔的室内安装孔,室外触控机构21嵌 设在室外触控孔内,室外执手22的连接部221的底部嵌设在室外执手孔内,室内触控框架31 嵌设在室内安装孔内,对拉螺杆4和锁体1均设置在安装腔内。 [0068]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 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 护范围之内。 8 8 CN 219993413 U 说明书附图 1/6页 图1 9 9 CN 219993413 U 说明书附图 2/6页 图2 10 10 CN 219993413 U 说明书附图 3/6页 图3 11 11 CN 219993413 U 说明书附图 4/6页 图4 12 12 CN 219993413 U 说明书附图 5/6页 图5 13 13 CN 219993413 U 说明书附图 6/6页 图6 14 14
2、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加。
3、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4、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尺寸工程三维辅助分析软件3DCS V5 7.7.0.1史上最详细安装教程.pdf
水质模型软件:EFDC二次开发_(7).EFDC与GIS的集成.docx
水质模型软件:EFDC二次开发_(3).EFDC的输入输出数据结构.docx
原创力文档创建于2008年,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分享给其他用户(可下载、阅读),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所有。原创力文档是网络服务平台方,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发链接和相关诉求至 电线) ,上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