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份,中国将迎来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学过世界历史以及了解中国事务的人们,需要刷新他们对这段改变中国命运、深刻影响世界发展进程的历史事件的认知。没有中国所领导的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会有1949年新中国的诞生,但是在中国跨越这一“历史性门槛”之前,没有什么比的成立以及两万五千里长征对中国的意义更重要。
红军长征体现了中国的军事谋略和智慧。为保住革命的主力部队,留存革命力量,工农红军以退为进,通过战略转移保住了继续斗争的实力,在以少敌多的情况下,取得了最终的胜利。长征化危为机,转危为安,从一场看似失败的战争中找到东山再起的机会。工农红军在以寡敌众的不利环境下展现出坚定不屈的意志力和随机应变的灵活性。
现在一提起长征,人们会联想到奋发图强、意志坚定、不怕吃苦、勇敢不屈等词汇,这是“长征精神”的历史延续。今天,人们看待长征,不再只是研究它的军事和战略意义,而是更多地解读它在党史发展中的意义。红军所到之处,沿途播下了革命的种子,唤醒了占中国人口80%的农村群众的革命意识。长征覆盖了中国内陆地区的广大土地。如果没有长征,就没有中国农村地区革命斗争意识的觉醒。
(作者:赛义德·哈桑·贾维德,巴基斯坦前驻德国大使,目前任巴基斯坦国家科学技术大学中国学研究中心主任 翻译:杨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