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年前的今天,红二十五军在长征途中经过栾川。在短短三天两夜内,他们接连四次作战均获胜,跋涉近百公里,期间在叫河镇另辟蹊径,成功绕过了敌人严密布防的“铁桶阵”,巧妙地进入陕南。这次突破不仅化解了红军全军覆没的危机,还奠定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的基础。半年后,红二十五军开始西征北上,成为第一支踏上陕北的红军长征队伍。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蒋介石调动大批军队,对鄂豫皖根据地进行“清乡”和追剿行动。根据地被敌军分割压缩,红军处境异常艰难,人员大幅减少,生存压力空前。面对严峻形势,红军高层最终决定实行战略转移,以求转危为安。
1934年11月16日,红二十五军在鄂豫皖省委的领导下,从罗山何家冲出发,开始向平汉铁路以西地区进行战略转移,迈开了艰难的征途。
蒋介石调遣了三十多个团的兵力,围追堵截红军,妄图将红二十五军一举歼灭,消灭这支威胁他统治的革命武装。
红军成功跳出敌军在桐柏地区构筑的包围圈,并在独树镇经历激烈搏斗后,突破敌人的层层封锁。1934年12月3日,红二十五军翻越嵩县明白川的崇山峻岭,进入栾川。此时,栾川头号恶霸李起凤在宛西地方自卫团司令别廷芳的支持下,率领地主武装“十大连”两千多人,与别廷芳派来的张仲奇团在栾川庙子东沟十八盘布下重兵阻击。红军刚进入十八盘,便与匪徒激烈交火,红军先头部队迅速发起反攻,土匪面对红军强大的攻势,阵脚大乱,仓皇溃散。李起凤不甘失败,急忙绕至庙子东沟菩萨怀聚集残匪,沿北山小路赶到咸池村附近山坡设下堵截。听到红军机枪声反击,匪徒们再度惊慌失措,伤亡惨重,不到半小时战斗结束,匪军溃败。
当天,红军在下午四点抵达栾川,部队进行了乔装,顺利占领了栾川镇所在的栾川街。夜晚,红军分驻七里坪、榆树庄和栾川街。驻扎期间,红军宣传队积极刷写标语,张贴告示,并在栾川寨门前举办了文艺演出。会场首次悬挂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领袖的画像,红军战士们齐声高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歌曲,激励士气。
次日天刚蒙蒙亮,当地民团“十大连”突然对驻守七里坪的红军营地发动摸营骚扰,打死我一名哨兵,抢走一支三八式步枪。红军迅速吹号集合,立即向西推进。敌军又在榆树庄、二龙山和寨坡布设包围圈,妄图合围歼灭我军。我军分兵在七里坪、榆树庄和栾川街三地展开反击。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激烈战斗,匪徒溃散退走,红军击毙击伤敌军十余人,缴获十余支。这也是“十大连”自成立以来遭遇的首次惨败。
随后,部队依计划向西行军。途经城西九里胡同时,敌军在两侧山头设伏,袭击我后卫部队。红军战士毫不畏惧,奋勇冲杀,击毙匪徒4人,重伤数人,其余敌军惊慌逃窜。
12月4日傍晚,红二十五军抵达栾卢交界的叫河镇,选择在街道两侧的山顶驻扎,为次日从五里川、朱阳关两个隘口进入敌军相对薄弱的商洛地区做准备。此时,红军获悉杨虎城部十九路军的第六十师已抢先占领了五里川和朱阳关入陕要隘;而紧随其后的“鄂豫皖追剿总队”总指挥上官云相,率领五个旅兵力逼近,两侧还有第40军44师和95师严密夹击,红二十五军被困在了敌人构筑的“铁桶阵”中。
在生死关头,红军领导层决定利用叫河镇复杂的山林地形,寻求一条隐蔽的小路,绕过敌人严防的五里川和朱阳关两个关口。然而,红军对当地地形不熟,当地居民长期受反动派和土匪侵扰,对红军戒备森严,许多群众被强制编入地主武装围寨,难以获得有效情报。多次派出侦察队均未找到合适路径,纷纷失望返回。
面对险境,红军多名重伤员联名写下请战血书,要求担架队员归队参加战斗,这些行动不便的伤员决心断后,用最后一滴血为部队突围。年仅12岁的红军战士匡书华泪流满面地对军长说:“我没有家,红军就是我的家。突围时我要跟着哥哥们冲锋,即使牺牲也要死在一起。”此时,三千多红军战士的命运悬于一线。
就在红二十五军焦头烂额寻找突围之策时,红军手枪团在青山村偶遇当地货郎陈廷贤。陈廷贤随手枪团来到军部,军长程子华询问路况时,意外发现两人都是山西口音,这使得两位漂泊异乡的老乡顿时感情升温。陈廷贤被红军秋毫无犯的纪律和购买粮食救助百姓的善行所打动,逐渐建立了对红军的信任。了解红军的困境后,他主动提出为红军带路,红二十五军的命运由此迎来转机。
陈廷贤因多年在豫陕交界的深山间卖糕点,对山路极为熟悉。他提供了一条隐蔽而险峻的小道,当地百姓因路险鲜少使用。红军出发前派手枪队对朱阳关进行佯攻,迷惑敌人以为主力从大道进攻。12月5日黎明,陈廷贤率领红二十五军主力从叫河马阴出发,沿姬家岭、香子坪、通河、大石河等路线,穿越被誉为“七十二道水峪河,二十五里脚不干”的险峻峡谷,悄无声息地绕过朱阳关,从卢氏县城脚下迅速通过,成功跳出敌军包围圈,胜利进入陕南。
陈廷贤冒着生命危险,翻山越岭,带领红二十五军脱离险境。将士们对这位素未谋面的货郎心存感激。军长程子华深情地说:“小老乡,是你救了我们三千多红军战士的命。你就是我们的人,是红军的亲人。”
红二十五军过境栾川时,正值寒冬季节,飞雪纷飞,刺骨寒风凛冽。红军战士衣衫单薄,忍受饥寒交迫,但行军和驻扎期间精神振奋,纪律严明。挖了地里的萝卜,他们会在坑里放几枚铜钱;吃了群众的馍馍,按价付钱;要了一捧柿子,还赠送皮带以表谢意;住进百姓家里,离开前扫净庭院,添满水缸。
与以往兵匪抢劫掠夺、为非作歹的恶名形成鲜明对比,红军以其威武与仁义,在山区群众心中树立了光辉的形象。至今,红二十五军将士们机智勇敢、在货郎陈廷贤带领下“巧入陕南”的传奇故事,依然在民间广为传颂。(张正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