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下面是你提供的文章的改写版本,我在保持原意和字数基本不变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细节描写和丰富了表达:
在长征这段惊心动魄的历史岁月里,红军战士们进行了无数次震撼天地、令人动容的英勇战斗。无论是在湘江血战中浴血奋战,还是在腊子口展开激烈厮杀;无论是新集反击战的坚决抵抗,还是攻克剑门关时的壮烈冲锋;又或者是在困牛山洒下鲜血、转战乌蒙山的艰苦鏖战,以及独树镇的顽强抵抗和庾家河的惨烈拼杀,这一切都生动展现了红军战士们视死如归、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更彰显了红军钢铁般坚韧的战斗力。事实上,红军不仅勇猛果敢,敢于献身,还极富智慧和谋略。他们懂得什么时候应强攻,什么时候应智取,长征途中留下了许多充满智慧和勇气的传奇故事。
1935年3月,为了配合中央红军北上的战略部署,红四方面军发起了声势浩大的嘉陵江战役。嘉陵江发源于秦岭山脉,中上游地带多为崎岖的高山峡谷,江面宽阔,水流湍急,异常凶险。敌军则在嘉陵江对岸严密布防,动用了多达53个团的兵力,沿江建起了坚固的碉堡防线,严阵以待,誓死阻挡红军过江。对于武器装备落后、缺乏充足渡江条件的红军来说,这无疑是个难以跨越的天堑。红军一边紧锣密鼓地组织力量准备强渡,一边巧妙策划以智取胜。
据时任红四方面军274团1营2连副连长李世春回忆(详见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红军长征纪实丛书·红四方面军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16年版,第342、343页):3月28日夜晚,乌云压顶,天地间黑蒙蒙一片,夜色浓重得几乎难以分辨东西方向。红军在渡口上游的几个小木筏顺流而下,零零散散地漂浮着,有的小筏上点着微弱的灯光,像极了指挥的信号灯,筏子上隐约躺着一排排红军战士。对岸敌人看到这些异常的动静,立刻集火扫射,炮火、枪声混杂,令木筏上下颠簸不已,筏子随时可能散落战士。
李世春所在的2连正在紧张地进行强渡作业,远远望见上游漂下的这些木筏,以为是上游部队遭到敌人打击,被迫撤退。他们心头顿时燃起怒火,加快划桨,奋力向对岸冲去。黑暗中,一声怒吼传来:“上游部队没渡过去,全靠我们了!”士兵们相互激励,冒着枪林弹雨拼命前进。经过一场激烈的争夺,红军迅速攻破敌人的江防工事,冲入敌阵。天一亮,全部渡江部队顺利登陆嘉陵江对岸。事后,李世春向连队指导员打听那些漂下来的木筏伤亡情况,才得知那些木筏上根本没有人,而是用稻草扎成的人形,是红军制造的假象,目的在于分散敌人注意力,减轻主力强渡时的压力,同时迷惑敌人制造真假难辨的局面。这个看似简单的计策,融合了“草船借箭”和“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古代兵法智慧,生动体现了红军非凡的谋略和智慧。
长征途中,红军妙计多多,红一方面军智取遵义的故事尤为经典。时任红1军团2师6团政委王集成回忆:红6团攻城时,遵照中央直属纵队司令员的指示,既要最大限度减少伤亡,又要节约子弹,更多依靠智慧取胜。解决了城外围守敌后,他与团长朱水秋对俘虏开展了细致的思想工作,摸清了敌军兵力火力布置,也争取了一部分俘虏的真心支持。于是,红军决定伪装成敌军,通过俘虏的身份实施诈城。
谋划定后,1营长曾宝堂率领3连、侦察排和二三十名司号员,装扮成敌军,带着十几个愿意协助诈城的俘虏,冒着瓢泼大雨,夜行赶到遵义城外。抵达城门前,战士们装出慌张败退的模样,急切地冲向城门,哀求守卫放行。在昏暗灯光下,守军被这诡异情景弄得不知所措。俘虏们巧妙对话,使敌军误以为他们是自己人,放松了警惕,打开了城门。红军迅速冲入城内,割断电话线,清除城楼上的敌兵,接着二三十名司号员吹响冲锋号,后续部队紧随其后,瞬间战鼓雷鸣、喊杀声震天响。红军几乎未遭激烈抵抗便占领了这座黔北重镇。这场智取遵义的战役,也成为当地民众茶余饭后的传奇话题(详见树军等《万里长征亲历记》,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6年版,第168-172页)。
三、以假乱线军团军团长罗炳辉被毛主席赞誉为“牵牛鼻子的高手”,擅长运用谋略以少胜多。智取黔西北商业重镇瓢儿井是他的经典战役之一。1935年4月,罗炳辉率部进入黔西北大方县,侦察连抓获一名民团头子,经审讯得知,瓢儿井无正规军驻守,只有盐防军四个队和一支常练区队,人数约150人,防御工事坚固严密,攻打难度不小。罗炳辉决定采取智取策略,他派出侦察英雄曹达兴率侦察连伪装成中央军,借“视察防务”之名潜入,伺机缴械敌军。侦察连夜以继日赶赴目标。另一连兵力也伪装成中央军,封锁瓢儿井外围交通,配合主攻。
次日,侦察连大摇大摆闯入盐防军碉堡前,守军长官闻讯急忙迎接。曹达兴官腔十足地宣布奉上级命令巡查防务,要求全员集合接受检查。盐防军不敢怠慢,迅速集合。曹达兴下令,周围侦察兵同时举枪高喊“缴枪不杀”,敌军尚未反应过来便被缴械。随后,侦察连与配合部队用不到一小时便攻占瓢儿井。
红2、6军团长征途中也有许多智斗故事,其中“遇‘孝子’”尤为精彩。1936年3月,红军从贵州赫章县进军云南彝良县,一名披麻戴孝、身着孝布的哑巴缓缓尾随军队。贵州新战士罗素云察觉异样,暗中调查后发现多处疑点。在部队指挥下,他和战士李吉舟秘密探查。罗素云故意大喊:“啊!你屁股上流血了!”“孝子”急忙摸查,暴露其假装哑巴的真相。李吉舟趁机撞他,罗素云扑倒,将他制伏,发现其携带手枪。审讯后得知此人是国军连长,奉命伪装成孝子侦察红军。经过思想工作,该连长深受感动,决定投诚,并详细报告敌情。红军利用他向敌人传递假情报,诱使国军进入哲庄坝埋伏圈,打得敌人溃不成军。这场战斗打乱敌方部署,扫清了红军回师道路上的障碍,取得重大胜利(详见魏绪文《贺龙来了》,内部资料1979年编印,第95-97页)。红军的“将计就计”不仅巧妙而且效果显著,充分体现了高超的军事谋略。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红25军在长征途中同样展现了独到的智慧。徐光友在《回忆徐海东同志》中记载:红25军离开鄂豫皖苏区,进入陕南榨水、镇安一带时,遭遇当地土豪盘踞于险要山头,藏匿剥削来的大量财富、粮食和腊肉。山势险峻,悬崖陡壁,土豪据险设防,红军围攻难以奏效。且土豪们将财物藏于高达百余米的山洞中,木桩路已被破坏,红军难以上攻,炮击亦无效。强攻必定损失惨重。徐海东和战士们灵机一动,决定用火攻策略“请”敌人下来。他们搬来大量干柴,堆放于山脚,撒上干辣椒面,点火后浓烟和辣味弥漫整个山洞,令守敌呛得无法忍受,最终只能束手投降。(参见《皖西革命回忆录·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上卷,安徽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458页)。红25军巧用辣椒面,无需一弹一枪便逼敌投降,显示了非凡的智慧和创造力。
这些脍炙人口、令人赞叹的故事,无论是中央红军、红四方面军,还是红二方面军和红25军,都广泛存在,生动展现了红军在长征途中灵活机动的作战方式和有勇有谋的卓越战斗技巧。虽然当年的硝烟已渐远去,红军将士们为了革命理想奋勇斗智的精神,仍需我们永远坚守、传承与发扬。